[摘 要]幼儿游戏的意义是一种单纯的自我表现,是自然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现象,游戏的自主性这个特殊性质从选择材料、创设游戏、确立规则、探索过程、表达结果等方面充分体现出来。基于这一认识,我们更应该为孩子的游戏提供有效的指导策略,使教师、幼儿、环境材料、游戏内容等元素交互作用,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真正体现游戏的自然发展价值和教育引导游戏发展的价值。幼儿对游戏活动的参与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都在游戏活动时向我们一一显露,而此时,根据孩子们显现出来的这些信息,老师的身份也不断的灵活变动,我们可以以各种身份来提高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激发、支持和拓展幼儿的学习。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主导地位;自由探索;指导策略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自主性活动,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活动,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有权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由展开、自发交流游戏的情节、内容等;有权以自己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纠纷等。游戏的主导者应该是幼儿,幼儿游戏的主题、玩具的选择及游戏的进行都应由幼儿自己来确定,教师只需为幼儿自主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必要的准备和帮助,幼儿才是自主游戏的真正主人。
一、给孩子一双鞋,让他自己走
鲁迅笔下有一个真正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世界。他们在里面欢乐的、自由自在的玩耍嬉戏,那就是给孩子带来快乐和智慧的“百草园”。如果让幼儿按照成人的安排来生活,那么就如同把鲁迅小说《故乡》中活泼、可爱、机灵的闰土变成了木呐的、循规蹈矩的成年闰土,生活在自己的生活之外。所以孩子们只有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他们的好奇心、审美欲望、探究精神和创新动机才能够得到发展。我们的教育迫切需要符合幼儿生活本性的教育。
二、踏破小鞋无妨,让他留下自己的鞋印
有人说观念指导行为,确实,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就会为我们的教育行为带来偏差。过去的各类活动主要以预设为主,强调了先确定目标,然后再根据目标设计整个活动,游戏活动也是如此,无论是所谓的幼儿自主性活动还是游戏式的学习活动,都不外乎如此,目的性非常的强,但是到了教育过程中,行为往往就会偏差于目标,目标与过程就偏离了。所以,在每次的活动中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幼儿的活动进行指导,只要孩子与老师预设的活动稍有些许偏差,老师就会立刻千方百计引导孩子朝着自己的预设目标发展,老师的干预在活动中是非常多的,多到控制幼儿活动的自由度,很大程度的影响幼儿的自主性发展。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孩子们就是在游戏中、在玩乐中一点点成长和进步的。以往孩子们在幼儿园时,游戏活动通常都是由我们老师精心安排,孩子们则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听从调动,活动是被动的、机械的,在我们老师看来,是在组织游戏活动,但是在孩子们的心里,却只是在执行老师布置的任务,可能并不觉得是在进行游戏活动。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经过老师的插足干预,演变成了毫无乐趣可言的任务,那游戏活动对幼儿的意义从何体现?孩子的游戏自主权又如何实现?如何在游戏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们的主观能动性,玩什么,用什么玩,怎么玩,玩多久等等的选择权,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这就需要我们放开手,给予他们自由发挥潜能的机会。
(1)自己选择“玩什么”。
游戏是幼儿遵从自己的兴趣,自愿自发进行的活动,因此,我们在开展区域游戏和户外活动时,让幼儿自主的进行选择。这学期,我们在区域游戏中,设置了小吃店、小舞台、美工区、益智区、阅读区、玩具城、建构区等区域,每天,幼儿来园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选择区域游戏;而在户外活动的选择中,我们也给予幼儿足够多的选择机会。有时他们选择的游戏,可能是一些我们觉得没有太多乐趣的游戏,也可能是一些已经一玩再玩的游戏,但却都是他们所钟爱的。因此,我们可以也应该尽可能去满足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的欲望。只有通过他们自己选择后,他们才会玩得尽兴,学得开心,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自己选择“用什么玩”。
孩子对游戏材料的要求,也许并不在乎材料的外表形象,而关键在于这些材料是否能成为玩具,这些材料是否能够进行游戏。游戏材料虽然是代替品,但孩子们对它们还是有一定要求的。这学期,我们在教室后面的柜子里,制作了一个材料资源库,里面有:泡沫、纸板、纸盒、纸筒等一些我们日常中能看见的东西,幼儿们常常自发的就地取材,想要什么材料,就去资源库里拿取材料,这也是他们无限想象力及才智的激发。如在建构区的区域游戏中,陶依凡用旁边的纸盒制作了一个冰淇淋机,但缺少了放冰淇淋的盒子,于是,他走到材料资源库中,取来了薯片罐和小勺子,一边拿着,一边放到冰淇淋机上,同时,嘴里还说着:“这是香草味的冰淇淋,谁要吃啊?”。我们不必强加一些要求给孩子,束缚他们的思维力、想象力,要相信和允许孩子的选择,相信孩子的是非判断能力,并赋予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权利。
(3)自己选择“怎样玩”。
是游戏都有玩法,有的是显现的玩法,有的是隐现的玩法。我们可以利用晨间谈话的时间,与幼儿一同谈谈今天玩了什么?怎么玩的?这个玩具还能怎么玩?此时,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玩法。当一个游戏提出多种玩法时,我们可以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就会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这样玩是最好的”。例如:户外活动中的建构区里,许多幼儿只会用长方形的木条和正方形的木条制作房子,幼儿对于所提供的材料有了局限性。一天,几名幼儿凑在一起搭起了火车轨道,当他们搭完后,兴高采烈的来找我,跟我说,“老师,你看,我们搭的火车多好看啊!”当即,我给了他们表扬,同时,还指导他们可以将圆形的积木作为火车,让这辆火车在自己搭建的火车轨上开起来。他们在这样的实践状况下,自己发现,这才是真正在玩中学的谛意!在试过之后他们自然而然会得出这个结论:“这样玩是不行的!”。这种情况相信我们在组织游戏时经常出现,这充分说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自由地选择行为方式,才能真实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反映他们的发展水平,毫无保留地袒露他们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他们头脑中所想到的一切。
三、老师,请把脚印留在孩子后面
平时我们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不要把经过我们思考后的结果和答案告诉幼儿,这和把食物嚼烂了喂到孩子嘴里没什么两样,只能磨灭孩子的自主自觉能力;也不要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更不能包办代替甚至导演幼儿的游戏,这样做的实质效果是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权。在游戏中幼有决定一切的权利,如:游戏的玩具、材料的投放要以孩子的需要和兴趣为考虑点;游戏的情节、内容应是孩子自身经验的再现;游戏中出现矛盾、纠纷要以孩子自己的方式来解决;游戏中的环境布置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游戏中的规则不是外界强加的,而是以孩子的游戏需要为出发点确定的,这样孩子才愿意自觉遵守。游戏中只有让孩子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产生互动,才能令活动的方式方法更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令孩子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孩子们以自己的方式和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因此我们应该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主动控制活动发展进程。这才是我们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之处和真正意义所在。
总之,给孩子一双鞋,撒开手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走,独立自主的去选择游戏的方式方法、规则要求、角色材料,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开展游戏过程中,教师做到“放”、“导”结合,会让幼儿更深地体会“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从而也会体现出游戏是幼儿基本活动的真谛。幼儿本应是游戏活动真正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2]邱学青.关于儿童的自主性游戏.学前教育研究, 2001.
[3]吴冬梅等.让孩子成为幼儿园主人.学前教育研究, 2006.
[4]吕彩萍.提高幼儿活动主动性的策略粗探.学前教育研究, 2006.
[5]程淮.环境教育对孩子早期教育主动性的影响[J].中国教育文献,2007.
[6]赵兴民.儿童游戏与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发展.学前教育研究, 2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