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科组沙龙
 
玩中学画 寓教于乐 ——探索幼儿绘画活动游戏化的实施策略(葛敏)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11/25 11:26:00  点击:251

玩中学画  寓教于乐

——探索幼儿绘画活动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无锡市锡山区云林街道春雷幼儿园  葛敏

[ ]在幼儿园绘画活动中,游戏是一种良好的媒介,重要的桥梁。但是现阶段,大多数幼儿园在绘画教学中仍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游戏在绘画教学中运用不足,难以调动幼儿的绘画兴趣,难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本研究通过分析课程游戏在幼儿绘画教学中运用的现状,探究大班幼儿绘画活动游戏化的应用策略,从而使教师找到更加合适的方式向幼儿传达绘画的意义。

[关键词]游戏;绘画活动;游戏化

 

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这样说:“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幼儿对游戏的兴趣使游戏作为一种工具走进幼儿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在绘画活动中,作为教学工具的游戏可以起到增加活动气氛、调节情绪、促进学习的“润滑”作用。绘画是一种自由的艺术创造方式幼儿美术创作要取得成功,就必须要有慧眼、“点金”之手,发掘出多种新奇、别致、趣味盎然的表达方式,并在预先设定之外提出问题,使幼儿在活动中大胆而热情地进行创作。

幼儿绘画活动游戏化的现状分析

教师对绘画活动游戏化的认同度高

教师普遍对绘画活动中游戏的运用认同度是较高的,教师通常都会有意无意的把游戏融入到绘画活动中。在日常和幼儿进行交流和对小朋友们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我发现其实小孩子也会自己进行游戏。比如去年的时候我们班小朋友发明了一个游戏,我让他们自己画一会画,平时自由绘画的时间有很多小朋友吵吵闹闹、不好好画画,但是这一次他们凑在一起,也不吵也不闹,这个画完递给下一个,他们几个人按顺序每个人画几笔,最后一起完成了一幅画,那幅画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刻,画的是一只又像鱼又像鸟的动物,长着鸟的头和鱼的身体,整个画面错落有致、颜色丰富。我当时就觉得:这些孩子太有想象力了,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想象结合在一起也是这么适合。我问他们:“喜不喜欢这样很多个小朋友一起画一幅画呀?”他们回应的很积极,争抢着说:“喜欢喜欢”“还想玩还想玩”。我就看得出来,他们对这样的游戏有很大兴趣。我最后还让参与绘画的小朋友们给这幅画起了一个名字,挂到了展示墙上。后来我想,这也是一种游戏,就在整个班里进行,他们都很爱玩。后来我经常用这种小游戏,孩子们也爱画画了,对绘画也会去认真对待了。

由此可见,教师可以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受到启发,把游戏运用到绘画活动中去,让幼儿切实参与到游戏中去,引起幼儿对绘画的乐趣。在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对游戏在绘画活动中的作用和价值还是比较重视的,教师主要把游戏当作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并运用到绘画活动中,这在无意中促进了游戏在绘画活动中的运用和传播,提高了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绘画游戏中易忽视幼儿的主体作用

在一次绘画活动中,教师让幼儿画出春天的柳树,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出网上搜索的柳树照片,并自己画了一棵柳树,投影到大屏幕上让幼儿照着画。这时幼儿大多数画的是和教师画的一样的大大的柳叶,而在室外活动中,很多幼儿发现柳树在那时还没有长出柳叶,树上长的是一些像毛毛虫一样的东西。于是发生了以下对话:

幼儿A:老师,柳树怎么长了好多毛毛虫?好吓人呀!

幼儿B:老师老师,柳树和我们画的柳树不一样!叶子也不一样

教师没有给予幼儿及时的回复,孩子们只能自己交流:“怎么办呀,我们画的柳树上没有毛毛虫。”“我们画的是那种尖尖的柳树叶子。”“我们画错了!”

这时教师想到可以出去近距离观察柳树,于是设计了一个室外游戏,让幼儿拿着教室里的篮子,去室外进行“捡毛毛虫比赛”,看看谁捡的毛毛虫柳絮多。但是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了差错,很多幼儿不敢捡“毛毛虫”,但是老师没有进行指导,直接说:“那个谁谁谁,你们不捡就来这里站着,你不捡我捡!”

在进行游戏时,教师忽视了幼儿的主体作用,很多幼儿不敢捡、不敢观察,这是很正常的,而教师直接忽略了让他们亲手体验的机会,忽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日常游戏中需要为儿童创造更多观察和欣赏的机会,当游戏受到阻碍时,教师也应该对幼儿进行指导,而不是直接让幼儿不参与。最重要的是,要注重幼儿让幼儿回归到生活,保持对绘画的持续兴趣。

幼儿绘画活动游戏化实施存在的问题

绘画游戏形式化

游戏形式化表现在不少教师观念上仍有绘画活动就是上课、把让幼儿学会绘画当作任务完成的倾向没有真正把游戏寓于绘画中。

比如有的教师觉得在绘画活动中融入游戏在组织上存在一定困难,在维持幼儿秩序和保护幼儿安全方面也有一定困难,所以平时较少组织游戏只有在有人参观检查时才组织幼儿游戏;还有的教师在进行绘画教学时觉得做教具麻烦,就不和幼儿做游戏,因而游戏不能在绘画活动中得到正常的开展;有的教师把绘画游戏当成让幼儿自己随便乱画,让幼儿随意地画,随意的涂涂抹抹;有的教师忽视幼儿的主体作用,自己做主导,让幼儿严格按照自己的要求照葫芦画瓢,整个活动指挥幼儿游戏幼儿体会不到游戏的快乐。

由此可知,在大班绘画活动中游戏的选用重形式,更多的是掩耳盗铃式的进行游戏,或者应付检查所进行的游戏。

(二)游戏内容选择失实

游戏内容选择的是否得当对于游戏进行的顺利与否起着重要作用,有些老师受当代流行文化的影响,选择游戏内容时忽略了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导致游戏内容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冗杂和繁琐。过于简单的游戏对大班幼儿没有挑战性,游戏过程中会提不起兴趣,游戏过后会觉得无聊;过于困难的游戏也会打击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例如在一次绘画教学中,教师让孩子们照着画“开心消消乐”的角色,并且和幼儿玩起了简易的“开心消消乐”游戏:在班里寻找幼儿的共同点,找到共同点就可以消除。教师说了很多遍游戏规则,当幼儿还是不会玩时,老师让他们自己回家玩一玩就知道了。这严重不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鼓励幼儿玩电子游戏是错误的。

所以,游戏内容选择的失实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健康都有一定影响,游戏内容的选择对游戏过程的进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绘画游戏的规则设计不合理

儿童的性格特征是活泼好动,自控能力较差。当游戏规则设定的不合理时,很可能会有违规的事情发生“画笔乱飞”和“颜料乱跑”现象也时有发生。这种现象一方面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甚至会造成安全事故。

游戏规则制定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导致游戏中教师维持幼儿秩序困难,孩子乱跑乱跳不遵守秩序。游戏规则制定的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游戏规则设定过于简单

大班幼儿逐渐形成了规则意识,学会了自我约束,并遵循了某些共同的团体准则。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在制定规则时没有遵循大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游戏规则的设计过于简单,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没有挑战性和游戏体验,这就会导致幼儿的秩序混乱,游戏无法进行,孩子也无法获得游戏体验和绘画经验

2.游戏规则设定过于繁琐

在游戏规则设定的时候,很多教师为了给幼儿增加游戏的挑战性,将游戏规则设计的过于繁琐。大班幼儿的理解能力还没有发展完全,很多幼儿需要教师进行多次讲解才能理解游戏规则,游戏规则过于繁琐或复杂,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游戏的趣味性,也降低了幼儿对游戏的兴趣,导致幼儿秩序混乱,游戏难以进行。

3.游戏规则没有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每个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状况都不同,同一个游戏规则有时候并不适用于所有幼儿。幼儿园的教师在制定游戏规则时,基本都是进行一个笼统的设计,没有考虑到幼儿个体的差异。所以当不同的幼儿进行同一个游戏时,就会出现有的幼儿很积极,很遵守游戏规则;而有的幼儿则不感兴趣或兴致缺乏,甚至违反游戏规则,这也是造成幼儿秩序混乱、难以管理的一个原因之一。

幼儿绘画活动游戏化的实施策略

教师要主动转变观念

教师应注重幼儿自己的眼光观察、认知事物,摆脱模仿与放任自流的传统绘画教育形式;应更新绘画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让幼儿喜欢画、敢画,让幼儿心理自由、心情愉快、思维积极,对绘画有较大兴趣;也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激发幼儿的灵感,丰富幼儿的创作经验;教师应该合理指导和干预,而不是以教师示范为主,从而激发幼儿参与绘画的积极性,使幼儿的绘画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提高。

此外,在开展绘画活动中要做到合理分工,有利于游戏化教学顺利开展在幼儿进行活动的过程中,保教和教师应该合理分工,共同促进幼儿活动中的秩序维护。

例如,在进行游戏之前商量好活动方案,在游戏中各司其职。比如:保教教师在游戏进行中应加强安全保护,保障幼儿在进行活动时的良好秩序,促进游戏的正常展开;保教教师还应根据各种游戏的特点,协助教师做好对幼儿的帮助和适当的指导。而教师主要负责游戏主要流程的展开和游戏环节的展开。

丰富绘画游戏的形式和内容

绘画题材、游戏方式源于生活,源于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生活感悟等,这都是教师进行游戏创新的素材乐园和精神源泉。在绘画活动的进程里教师就可以融入现实生活的元素。借助生活元素能极大地丰富游戏形式,充实游戏内容,实现对幼儿绘画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例如,以“我所认识的人”为题材设计绘画游戏,老师可以让幼儿回想起他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人,向其他幼儿描述这个人经常的动作和打扮。然后让幼儿根据描述的这些特点进行猜测这些人是什么职业,比如理发师、消防员、警察,然后也可以让幼儿进行动作重现,表演这些人的经典动作,然后让幼儿在自己的画画本上用画笔显示出这些人,最后展示出来,让大家猜一猜这些人都是什么职业,让大家评价猜测。

当然,除了从绘画活动的内容入手来进行游戏规则的设定,还可以从美术材料与作画手段入手,丰富游戏形式。大多数绘画活动中用到的绘画材料,比如蜡笔、水彩笔等在生活中较常见,对幼儿来说也没有较大的吸引力。这时我们可以走出课堂,去生活中寻找一些游戏材料。比如把玉米横向切开再蘸取颜料,印到纸上,可以形成漂亮的“烟花”;日常吃的萝卜或土豆可以用来制作印章;生活中的塑料泡沫可以用来制作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雪花”。

绘画活动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对生活中的废弃物品进行改造和利用。通过设定一个游戏规则,让幼儿对废弃物品进行改造,幼儿的兴趣会有大大的提升。在美术活动中,要选择儿童喜欢的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结合活动内容制定合理的游戏规则

1.游戏规则的制定难度适中

在进行游戏规则的制定时,教师要考虑到游戏规则的难度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和年龄特点,不能过于简单或困难。教师要制定合适的游戏规则,让幼儿感受到乐趣、感受到绘画是有趣的、是好玩的。

在一次大班绘画活动中,规则是这样制定的:幼儿使用玉米,借助不同的绘画工具油画棒、画笔、水粉等,按桌子分为几个小组,在一张8开纸上创作一幅画。然后将每组幼儿完成的画展示出来,让其他组的幼儿猜一猜是用玉米怎么画的,看看哪个组小朋友表现的方法的最多,哪个组小朋友猜对的最多。

这样的游戏规则是符合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大班幼儿已经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构思画出图画,也可以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绘画创作。让幼儿根据游戏规则去想象和创作,也能激发幼儿对绘画创作的积极性。后面让其他组游戏猜测哪里用到玉米,怎么使用玉米的这个环节,让其他幼儿也参与进来,丰富了幼儿的参与感和积极性。这个规则也简单有趣,而且富有趣味性。

2.根据不同幼儿的特点制定游戏规则

不同幼儿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点,教师也要根据不同幼儿的性格特点制定游戏规则,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让幼儿体会到游戏的乐趣、绘画的乐趣。

例如,幼儿园大班有两个班的幼儿:大一班和大二班,大一班小朋友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多的体现出外向、对户外活动有较大的兴趣;大二班小朋友则更多的体现为沉稳、更喜欢在室内玩玩具或看书。根据以上两个大班幼儿分别表现出的不同的性格特点,在进行绘画游戏规则制定的时候,就可以分别选取不同的游戏规则和内容。

对外向、对户外活动兴趣较大的幼儿在进行游戏规则设计时,可以更多的偏向在室外进行游戏,再回到室内进行绘画创作,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让他们更多的投入游戏,感受乐趣;对沉稳、更喜欢室内活动的幼儿设计游戏规则,可以更多地倾向于边游戏边创作的方式,更大的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力。

所以在进行游戏规则的设定时,也要根据不同幼儿、不同的性格特点来进行权衡。

3.密切绘画和游戏之间的联系

小孩子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模仿,对任何新鲜事物都要去探究。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的好奇心,把绘画的内容融入到游戏中,把孩子的好奇心转变成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绘画的过程中,融入娱乐、游戏等形式,让孩子在看、想、画、做、玩中进行绘画教学。这种“玩中做、做中玩”的教学模式,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年龄特征,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可以使他们的绘画技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羊伊人.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开展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3(10):179-181.

[2]厉倩.课程游戏化下提升幼儿前书写经验的策略[J].读写算,2021(05):43-44.

[3]王婷婷.基于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J].当代家庭教育,2019(33):46.

[4]金子薇.浅谈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3):203.

[5]葛霞.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开展美术活动的领悟[J].科普童话,2018(08):118.

 

    
 

 
 
无锡市云林幼儿园 无锡市锡山区云林街道春雷幼儿园
无锡市云林幼儿园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 建议使用IE8.0以上版本进行浏览
园址: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云林街道云林中路333号 | 邮编:214000 | 电话:0510-88318711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苏ICP备09022204号-1 网站联网备案号:苏公网安备32020502001210号